光影浮沉录:一个叛逆者的十年
一
世人皆知\"陈\"字有\"陈述\"之意,却不知这\"冠希\"二字,在香江之畔曾掀起怎样的风浪。我每每翻阅那些泛黄的娱乐小报,总见\"陈冠希\"三字被印得极大,仿佛要跃出纸面,而周遭的文字却如蝇营狗苟般啃噬着这个名字。这使我想起古时那些被\"游街示众\"的犯人,只不过今日之\"游街\",是在千万块电子荧屏上罢了。
二
彼时的香江,正值回归未久,娱乐圈里新旧交替。有\"四大天王\"渐次隐退,又有\"新人类\"破土而出。陈氏便是这\"新人类\"中的佼佼者。他的首张国语专辑《请偷走这张唱片》在甲申年问世,竟卖出三十万张有余。这数字在今日看来或许不足为奇,但在那个盗版猖獗的年月,已是惊人之举。专辑名称也颇耐人寻味——\"请偷\",究竟是挑衅,抑或是自嘲?恐怕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。
展开剩余67%三
说到《无间行者》,这片名取得极妙。陈氏在其中饰演的角色,恰似他日后人生的写照——游走于光与影的夹缝中。此片在港岛斩获五千五百万票房,更使他获得金像奖\"最佳新演员\"提名。那时的他,面上常挂着玩世不恭的笑,眼底却藏着几分不安分。这不安分后来化作《战斗》一曲,在乙酉年横扫各大榜单。人们只道这是首寻常流行曲,殊不知其中\"战斗\"二字,竟成谶语。
四
丙戌年,他创立\"血块\"潮牌。这名字起得血腥,却意外契合了年轻一代的叛逆心理。店铺开在中环最繁华处,橱窗里陈列的不只是衣物,更是一种姿态。代言费水涨船高,年入数百万之巨。那些国际大牌的广告牌上,他的面容与奢侈品并列,构成了一幅奇特的现代浮世绘。
五
戊子年的风波,说来不过是私人照片遭窃并散布。这本是受害者,却成了众矢之的。我见过那些报纸,用最大号的铅字印着\"淫照\"二字,而真正该被谴责的窃密者,反倒无人问津。陈氏宣布退出娱乐圈的声明我读过,字里行间不见怨怼,只有疲惫。这使我想起被猎犬围剿的狐狸,明知无路可逃,索性不再奔命。
六
庚寅年,他竟又回来了。带着新专辑,也带着眼角新添的皱纹。社交媒体上追随者逾二百万,这数字背后,是原谅?是遗忘?抑或是当代人特有的健忘?我不得而知。只看见他在镜头前依然笑着,只是那笑容里少了轻狂,多了沧桑。
七
世人常道\"一失足成千古恨\",却不知有些\"失足\"实则是被人推搡所致。陈氏的人生轨迹确因那场风波而改,但细究起来,他何错之有?隐私被曝光的受害者,反成了道德审判的对象,这出荒诞剧在古今中外不断重演,只不过演员换了面孔罢了。
看客们终将散去,而生活还要继续。愿这位\"叛逆者\"在人生的下半场,能找到真正的平静与自由。毕竟,太阳每天都是新的,人又何必永远活在昨日的阴影里?
发布于:山西省億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